甲状腺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无论是甲亢、甲减还是甲状腺炎,药物治疗都是重要的干预手段。但在临床中,很多患者因为对用药知识的误解,导致治疗效果打折扣,甚至加重病情。下面就来聊聊甲状腺疾病用药的 5 大常见误区,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误区一:症状缓解就擅自停药
很多甲状腺疾病患者在用药一段时间后,感觉心慌、乏力、出汗等症状减轻了,就觉得病好了,自行停药。这种做法非常危险。
以甲亢为例,抗甲状腺药物的治疗通常需要 1.5-2 年的疗程,分为初治期、减量期和维持期。症状缓解只是病情得到控制的表现,并不意味着甲状腺功能已经完全恢复正常,体内的激素水平可能还处于不稳定状态。此时停药,很容易导致病情复发,甚至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
甲减患者更是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补充甲状腺激素,一旦停药,甲状腺激素水平会迅速下降,各种症状会再次出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展开剩余79%误区二:忽视药物剂量的调整
有些患者认为,只要开始用药了,剂量就可以一直不变,按时吃药就行。其实,甲状腺疾病的用药剂量需要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
甲状腺功能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季节变化、身体状态、合并其他疾病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如 TSH、T3、T4 等指标)来调整药物剂量。如果长期不复查、不调整剂量,可能会导致药物剂量不足,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或者剂量过大,引发药物性甲亢或甲减等不良反应。
因此,患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误区三:服药时间不规范
甲状腺疾病的药物服用时间有讲究,但很多患者对此不够重视,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这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
比如,左甲状腺素钠片是治疗甲减的常用药物,它的吸收容易受到食物影响,一般建议在早餐前半小时空腹服用,这样能保证药物更好地被吸收利用。如果和食物同服或饭后立即服用,可能会降低药效。
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则可能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通常建议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黏膜的损伤。
不按照规定时间服药,会导致药物浓度波动,影响治疗效果的稳定性。
误区四:不注意药物与其他食物、药物的相互作用
甲状腺疾病患者可能还患有其他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或者在饮食上不注意,这可能会影响甲状腺药物的疗效。
比如,左甲状腺素钠片不能和钙片、铁剂、抗酸药等同时服用,这些药物会影响其吸收,两者服用时间应间隔 4 小时以上。
在饮食方面,甲亢患者需要忌碘,应避免食用海带、紫菜、海鱼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因为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过多摄入会加重甲亢病情;而甲减患者一般不需要严格忌碘,但也不宜大量摄入高碘食物。
如果不注意这些相互作用,可能会降低药物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误区五:过分担心药物副作用而拒绝用药
有些患者在了解到甲状腺疾病药物可能有副作用后,就过分担心,甚至拒绝用药。其实,任何药物都可能有副作用,但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副作用是可以控制和监测的。
抗甲状腺药物可能会引起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但发生率并不高,而且医生会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左甲状腺素钠片在规范剂量下使用是比较安全的,过量使用可能会出现心悸、失眠、多汗等甲亢症状,但只要按照医生调整的剂量服用,一般不会出现严重问题。
相比之下,不及时用药控制甲状腺疾病,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甲亢性心脏病、甲减性昏迷等,危害更大。
医生结语
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规范用药是控制病情的关键。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避免上述用药误区,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服药,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这对于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也非常重要。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或疑问,一定要及时咨询医生,切勿自行处理。只有医患配合,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发布于:江西省富灯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