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很有背景的汽车品牌,它今年上半年在国内只卖了67台车,但它的全球业绩却来到了30319辆。由于在国内的销量太差,它的车子号称卖一台就要赔27万元,从单车赔钱的金额来看,这可比当年宣称每卖一台车赔三万元的小米SU7多太多了。不卖关子了,这个品牌就是极星,你觉得这个品牌还有必要保留它在国内的唯一销售渠道吗?
也许你没太听过这个品牌,是这样的,极星是沃尔沃和吉利合资出来的品牌。品牌关系听起来好像不那么正经,但在当时的背景下这是最容易合规的办法。所以北欧血统也就成了极星的重要卖点。
可问题在于,极星这车在国内卖的贵呀。瞧瞧隔壁家的大众ID.6,它在国内指导价为20.99万-32.94万元的时候,德国的售价来到了46.2万元,几乎就是原地翻了一倍。大家都知道的是,大众ID.6的终端价格还得在指导价基础上降个五六万才能卖的出去。也就是说中国和德国的实际价差来到了两倍左右,所以聪明的德国经销商就通过从中国进口车子的方式来攫取最大的利润。这就直接动了大众在德国的蛋糕。
展开剩余55%再举个扎心的例子,大家都知道MG原本是英国品牌,后来被上汽收购了。按理说这样的品牌总得多照顾照顾英国市场吧,MG ES5国内限时一口价10.39万—13.39万元,英国卖31.55万—39.02万元人民币这就是三倍差价了。
但极星不一样的是,它的价格是反着来的。极星3在中国的双电机长续航版69.80万元,欧洲8.99万欧元,约为人民币62.5万元。价格倒挂的结果就是这车根本没法卖,有那个钱直接买降价十几二十来万之后的沃尔沃不好吗?
这样来看,极星在国内的问题其实就是高层的战略出了问题。这也导致了媒体爆料极星汽车与星际魅族成立的合资公司极星时代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在今年4月停止运营,极星中国区总经理吴慧静等多位管理层人员离职。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极星这个品牌是沃尔沃和吉利瑞典控股的产物,它的运作模式由欧洲团队进行研发设计,由中国工厂来负责生产。它的定位是“独立高端电动品牌”,对标的是保时捷等高端品牌。但显然它的定位很难被市场认可,不仅价格贵,在配置方面也很拉跨。这样的品牌能够熬过这几年,完全称得上是奇迹。至于还有没有之后嘛,MYUATO觉得可以参考一下极越。
发布于:重庆市富灯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